7岁男孩充值和平精英1万余元,客服:二次...
返回首页
六天内,银行卡里一万多元不见了?
最近,来自广东东莞的段女士向南方报告。今年9月28日,她突然发现银行卡里一万多元的存款莫名其妙的消失了。经调查,她发现原来是她7岁的儿子明明(化名)。密码后,我悄悄买了游戏点。消费记录显示,9月22日至27日,腾讯手游《和平精英》共消费53笔,充值11000多元购买游戏积分。
事件发生后,段女士一直在与腾讯客服沟通,希望收回充值的钱,但在第一次投诉中被拒绝。原因是去年5月23日,明显有退款的,之前的定罪。300多元已全额退款。本次投诉是未成年消费者的第二次充值。原则上不接受退款申请。经过多次谈判,腾讯最近对退款进行了特殊处理,退款7790元。
陕西恒大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山长期关注未成年人游戏充值。他告诉南方记者,游戏公司发布的规定是内部规定,不得与法律相冲突。设定一次退款限制和二次退款是违法的。但他也提醒家长,第一次退款体验后,第二次让未成年人知道密码,完成支付,有一定的过错责任。
事件:一名7岁男孩在6天内累计充值1193.8元购买“和平精英”优惠券。他以前退过300元。11月3日,段女士告诉南方记者,他7岁的儿子显然在上小学。二年级。他通常用段女士的手机玩一个叫和平精英的手游。
幼儿园同学都在玩,表哥也带他去玩。段女士承认,她忽视了管教孩子,会让孩子一个人玩手机。她还回忆说,在她注意到银行卡余额变化的前几天,她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她在购物和支付时输入的支付密码。她提醒孩子密码不能用来充值游戏,孩子同意了,我没有因为信任而更改密码。
段女士网银收到的消费记录页截图。
9月28日,段女士查询银行卡时,发现余额异常。仔细查看消费明细后,她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在9月22日至9月27日的和平精英中充值了1万多元的优惠券。经过仔细询问,了解到游戏中虚拟物品充值1193.8元,购买积分券后删除短信和微信支付通知,导致家长未能及时发现被屏蔽。
段女士在QQ上收到的充值提醒页面截图。
值得注意的是,段女士告诉南方记者,这是她第二次申请游戏充值退款。2019年5月23日,她明明在和平精英身上花了300多块钱买游戏积分。6月2日,段女士向腾讯游戏上诉后,充值金全额退还。
回复:客服表示原则上不接受第二次退款申请,经过多次协商处理了7790元的专项退款。他可能对此不太了解,但他认为这是一个数字。
9月28日查看消费记录后,段女士第一次拨打腾讯游戏监管热线,客服回复第二次申请退款,拒绝了段女士的退款要求。对方还表示,段女士去年5月第一次给腾讯反馈时,在申请链接页面查看了相关规定,同意第二次购买不退款。
第一次上诉收到的退款信息页面的屏幕截图。
段女士注意到,去年第一次退款后,她收到了一条短信,“如果我的孩子再次使用这个账户或其他账户在腾讯服务上消费,将被视为我和我的家人已经同意了。如果我不符合我的家庭,我将不再向贵公司要求退款和赔偿。”10月至11月,段女士不断拨打退款号码,腾讯游戏经特殊申请同意退款6680元。11月3日,段女士要求腾讯同意将退款金额提高至7790元。
11月3日,南方记者致电腾讯小游戏监管热线,客服回应称,目前承诺的退款金额是多次投诉后向上级部门多次特殊申请的结果。她说,段女士第一次为孩子申请退款时,已经签署了相关规定,并承诺如果有第二次未成年充值,将不予退款。原则上不接受二次未成年退款。付款申请。
游戏平台能否拒绝未成年用户的二次充值退款申请?父母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吗?
5月19日,最高法发布的《关于妥善审理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(二)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明确规定。未经监护人同意,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参与网上支付游戏或在线直播平台“奖励”如果费用与其年龄和智力不符,监护人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退款,人民法院予以支持。
最高法解释说,八岁以下未成年人参加网络游戏所花费的一切费用将被退还。这是一个可以依法得出的自然结论,所以指南中没有具体规定。
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山告诉南方记者,法律对未成年人网络消费有具体的影响、后果和责任。这个权利是强制性的,是法定的;游戏公司发布的规定是内部规定,不得与法律相冲突。因此,游戏公司通过限制第一次退款来限制第二次退款是违法的。
与此同时,游戏公司要求家长在第一次签收退款后不再要求退款,才能退款。这种退款条件不当,也符合法律本身。
不过,赵良山指出,在这种情况下,让未成年人知道密码并再次完成支付,家长有一定的过错责任:“游戏公司可以以此作为二次退款的适当理由。家长有责任过错或不履行监护义务,要求父母承担一小部分责任。”
此前南都报道:
未成年游戏直播奖励问题:儿童不受控制,父母缺席,游戏退款
;